400-255-2111

IM电竞新闻资讯
新闻洞察丨积极寻找新贸易伙伴IM电竞稳订单发布日期:2023-06-01 07:31:46 浏览次数:

  IM电竞面对三重压力,稳外贸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支撑,而稳外贸最重要的是稳市场主体。二季度是全年发展的关键时期,稳住外贸基本盘事关全年稳外贸目标任务的实现,但此时外贸企业面临着预期减弱、订单流失、产业链供应链不畅等困难。政府应如何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企业要如何“自救”?本期新闻洞察聚焦以上话题,敬请关注。

  稳住外贸基本盘事关重大,而稳外贸最重要的是稳市场主体。今年以来,疫情反复导致多地被封控,外贸增长面临较大压力。二季度是全年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全力以赴稳外贸,必须尽快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渡过难关。

  自3月份以来,多地疫情拖累企业生产,阻断了物流,对近期的贸易发展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但外贸企业目前面临的困难远不止于此,能否保住新订单是其存活的关键所在。

  “目前物流及原材料成本上涨数倍甚至十多倍,外贸企业依赖展会途径寻找新客户的方式也严重受阻,尤其是一些低附加值的中小外贸企业面临生存困境。”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刘英奎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往年金三银四是外贸的旺季,不光订单排满,询盘也多得回复不过来。今年却没什么订单,询盘都少得可怜。”冯和刚是上海一家产销一体化的五金交电行业外贸企业负责人,他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今年新订单获取困难重重,年初有一些询盘,但是疫情一暴发,他们都被封在家里,后续的谈判也受到影响,而且客户担心出不了货,最后都不了了之。

  问及新订单减少的原因,冯和刚分析,主要是需求收缩。去年海运不畅,很多货物没有在预期的时间内到达,库存高企,很多客户还在清库存,没有新需求。再加上海外疫情控制情况不理想,客户对市场形势缺乏信心,不敢下单。

  “现在海运时长要比疫情之前长上一倍还多,有些客户订的货拿到手时就已经错过了最佳销售时机,要么只能压在仓库,要么就打折清库存,这样自然也就没有了继续下单的意愿,即使有一些需求,订单量也很小。”他说。

  “本身这两年订单就减少了很多,今年这波疫情让我们的经营更糟糕了。”深圳一家家具生产制造企业客户部经理毛杰告诉本报记者,在疫情前,手上的订单超过100万美元的情况很常见,但疫情发生后的这两年,每次收到的订单一般只在50万-70万美元。

  “而且客户原来排单时间跨度达4-6个月,但现在只有3-4个月。”他说,订单缩小与排单时间缩短,已经成为疫情下客户采购的特点。在毛杰看来,这个变化的主要原因,还是客户对未来经济与市场充满不确定性。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孝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疫情的持续冲击下,世界各国经济普遍面临下行压力,欧美国家爆发通货膨胀,加之战争推升了大宗商品价格,阻断了局部地区的供应链,紧张的地缘政治形势也会拖累世界各国的投资增长,从而拖累经济增长步伐、抑制各国消费。

  更让外贸企业担心的是,印度、越南、墨西哥、土耳其等国家会利用地利之便争取采购商的订单。今年受新一轮疫情冲击,我国疫情反复,许多工厂相继停产、减产。而东南亚国家疫情平缓后,国内生产恢复较快,加上与我国相比还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在此情况下,大量的外贸订单流向了我国周边的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目前,我国各类外贸主体超过40万家,面对疫情的冲击,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这些困难,有的企业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有的则需要政府的帮助,尤其是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因此,近期我国的多个重要会议和相关文件都在着力稳外贸。

  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在近期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了帮助企业在海外拿订单,稳住目前的订单,促进企业在新的市场开拓市场,商务部对全国的40多万家外贸企业复工复产订单的情况进行摸查,特别是对龙头企业发展的情况,同时格外照顾中小微外贸企业的困难。

  不过业界普遍认为,政府的扶持固然重要,企业的“自救”更为重要。“疫情封控使我们不能与客户面对面,线下展会、来访公司、拜访工厂、线下地推等传统开发方式被削弱,迫使我们开发客户的方式由线下转到线上。”毛杰说。

  为了帮助企业尽快转变销售模式,商务部表示,将研究搭建数字外贸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通过举办各类网上展会,引导企业做好展前对接、线上推介、现场直播、远程洽谈,便利企业新接订单。

  促进外贸产品转内销也是今年政府帮助外贸企业渡过难关的重点扶持方法。引导外贸企业加大与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将优质外贸产品通过电商进行线上线下同步展示销售,培育新的品牌,开拓新的市场,从而对冲国外市场的流失。

  王孝松认为,过去,中国厂商面临着“中国买,价格涨;中国卖,价格跌”的尴尬境地,近年来情况有所好转,但中国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都有待提升,还需要不断创新,使自身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才能获取更多的贸易利益。

  “针对目前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行业和产品,中国各界需要加强自主研发,力争实现独立自主,使自身产业链进一步健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王孝松说。

  积极应对市场变化,转换贸易对象,是目前外贸企业寻找新合作伙伴的重要途径。有专家认为,在当前欧美市场因通胀普遍处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中国外贸企业应主动转换贸易对象,从传统的欧美市场转向RCEP成员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RCEP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涵盖了全球2/3的GDP、47%的人口。15个成员国的GDP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9.3%,区域内贸易额10.4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27.4%。在这一贸易体系中,90%以上的货物贸易最终将实现零关税。由此可见,RCEP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中国外贸企业应抓住这个机遇,以协定伙伴国为新的贸易对象,并将此作为外贸的发力点,去开拓新的市场。

  王孝松认为,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发展势头良好,占我国外贸比重稳步上升,能源产品、农产品等贸易增长较快。今年RCEP正式生效,对中国同成员国之间贸易发展的促进效应刚开始显现,未来要充分利用相关优惠政策与措施,进一步促进中国同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发展。

  刘英奎认为,我国持之以恒的开放战略和高效的贸易促进政策为外贸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RCEP开始生效,部分进出口商品实现零关税,区域内贸易商品实施原产地累积规则,为外贸企业提供了又一市场机遇,有利于提升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内外贸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这十年,扩内需促消费取得新进展,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外贸高质量发展迈出了新步伐。2021年,我国货物与服务进出口拉动GDP增长1.7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了20.9%。我国进口对全球进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13.4%,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复苏。

  不过,今年以来,我国外贸虽然总体开局平稳,但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当前稳外贸压力显著增加。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蕴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

  其中,作为民生之本的就业形势持续承压。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进入3月份以来,受国内疫情点多、面广、频发和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等影响,市场主体困难明显增多,部分重点群体求职难度加大,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比3月份上升0.3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持续承压。

  值得一提的是,外贸既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重要的就业蓄水池,外贸领域带动就业1.8亿人,占总就业近1/4。“受地缘政治、疫情冲击和供应链不畅等内外部因素影响,目前稳外贸压力显著增加,对相关就业形成明显冲击。”王蕴说。

  在此背景下,如何进一步稳定外贸领域就业?王蕴认为,应聚焦稳市场主体、稳岗位和创造新岗位等方面,进一步稳定外贸领域就业。

  一是落实落细外贸企业纾困帮扶政策,畅通生产流通,加强企业生产经营保障。加大对外贸企业财税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创新金融工具,拓宽出口信用保险支持范围,支持银行加大进出口信贷支持,增加信保保单融资规模,满足企业合理资金需求IM电竞。各地应建立重点外贸企业服务保障制度,按照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生产流通各环节,协调解决港口集疏运、运力调配等问题。

  二是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帮助转移订单、稳定产能进而稳定就业。积极营造环境和提供政策支持,从标准、认证到生产制造、营销网络、物流运输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帮助外贸企业畅通内销渠道、开拓国内市场,短期能够有效弥补海外订单损失,稳定生产经营,同时为企业进一步转型发展提供空间,促进相关就业岗位稳定不流失。

  三是大力支持外贸企业拓市场稳订单。利用创新办展模式为企业谋商机,鼓励企业抢抓海外订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大对企业增加海外订单的支持力度。打造全方位外贸企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线上对接海外市场、海外客户等活动,支持企业以“代参展”模式参展IM电竞,引导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为企业“走出去”和人才“引进来”提供便利服务。健全外贸企业用工精准对接服务机制。

  四是积极发展服务外包,增强就业吸纳能力。目前来看,尽管面临疫情冲击等不利因素,我国服务外包发展基本面持续向好,发展韧性较强。服务外包吸收就业增长速度快、人员学历层次较高。根据商务部数据,截至2022年4月底,我国服务外包吸纳从业人员1426万人,同比增长8.1%,其中大学及以上学历918万人,占比64.3%;1-4月份服务外包新增从业人员同比增长8.6%,其中大学及以上学历占64.8%。下一步,要继续发挥好服务外包的就业吸纳作用。要充分利用RCEP、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离岸服务业务,加快服务外包转型升级,鼓励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拓宽就业吸纳空间;引导服务外包梯度转移,包括引导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业务向中西部转移,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业务流程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等业务;用好国家对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在人才培训和职工教育方面的优惠政策,提升就业吸引力和吸纳能力。

  近期,随着外贸重点区域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不少企业加班加点赶工,兑现停产期间积压的订单。但是,在上下游企业需求旺盛的同时,稳供应链需求进一步凸显。

  “我们原材料库存基本消耗殆尽,急需一批进口材料保证这批已经逾期的产品尽快交付,但是目前物流运输时间比平时加长了一倍,如果近期还没有原材料进来的话,工厂将不得不面对减产甚至停产的局面。”深圳一家家具生产制造企业客户部经理毛杰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受今年多地疫情反复的影响,外贸供应链出现了较多问题,主要出口市场港口拥堵、物流成本较高、集装箱周转持续不畅等都给外贸企业生产带来较大困难。

  供应链不畅在影响企业生产交货的同时,还在压缩企业的盈利空间。“我们一般采取海运的方式将货物运至海外仓,但今年海运价格上涨了不少。以往海运发货大概是7元/公斤,现在平均18元/公斤,有时候还会碰到有钱也订不到发货柜的情况。”毛杰说。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近期对外贸企业的调研显示,受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海运及陆运运费涨价等影响,不少外贸企业反映,今年的盈利能力继续呈下降趋势。

  为了解决复工之后物料吃紧等难题,保障复工复产的畅通,减轻外贸企业的压力,近期,有关部门密集部署,加大外贸保链稳链力度。5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将“保障外贸领域生产流通稳定”摆在首要位置,保障重要零部件、装备和产品运输,助力外贸运输保通保畅。

  商务部、海关总署等相关部门接连部署,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在“通堵点”、保障外贸货物国内运输畅通方面,将指导各地建立重点外贸企业服务保障制度,及时解决外贸企业的困难问题,尽快帮助受疫情影响的外贸企业复工达产。全力保障外贸货物货运物流通畅,外贸企业可按照规定申领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

  除了需要解决国内运输畅通,外贸企业还面临着国际物流的压力。为此,商务部提出持续推动扩大国际班轮公司直客对接的业务规模、加强与国际货运班列沿线国家沟通协调、用好航空货运运力等措施,帮助外贸企业缓解国际物流紧张带来的压力。

  此外,地方层面也在积极推进稳外贸,包括上海、南京、广州、深圳、海口等多地海关都在发布新的举措,在帮助外向型企业“稳链”的同时,也稳定其信心。特别是上海,将畅通产业链供应链作为工作重点进行推进,不仅发布了复工复产重点外贸企业“白名单”,还提出了鼓励减免货物堆存费、滞箱费等具体细则,切实为外贸企业解决了困难。

  在上下齐心保运转的情况下,近期长三角区域物流较疫情之初效率明显提升。近日,上海港集装箱单日吞吐量已达11.9万标准箱,恢复至正常的九成;浦东机场货物日吞吐量超7000吨IM电竞,恢复至七成水平;经由高速公路省界道口进出上海的货运车辆单日已达7.8万辆,恢复至常态的三分之二。数据也显示,5月上旬,上海口岸的进出口监测货值为1886亿元IM电竞,环比增长17%。

  “保证产业链供应链不断链是经济运行的底线。从生产、物流上破除瓶颈,为企业创造复工复产条件,是加固外贸‘保稳’的基础IM电竞,也是保证国内国际双循环通畅的重要举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洪俊杰表示。